碧桂园构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岁末年初,碧桂园集团驻河北崇礼扶贫队队员王小帅更加忙活。碧桂园集团拨付的助学金一到账,王小帅第一时间协调,将助学金送到张家口市崇礼区151个贫困孩子手上。与此同时,已经对接好的扶持河北赤城县15个养牛场40万元贫困户租赁费,需要到赤城办理最后的手续。跑完手续,覆盖9个乡镇526人的农业技能培训班又要开班。“从产业到资金,从精神到智力,碧桂园扶贫全部覆盖,不留死角。”王小帅说。
2018年5月起,碧桂园集团组建专职扶贫队伍,长期驻河北张家口市赤城县、崇礼区帮扶。该集团发挥自身优势,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探索推进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等“4+X”扶贫模式,并在实践中探索出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
党建扶贫聚力
在崇礼区狮子沟村,67岁的孟祥银曾当过15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如今他又被碧桂园返聘回来,成了“编外老村长”。对村情熟悉、对村民了解,孟祥银干起工作来驾轻就熟。
最让他兴奋的是,2020年9月在碧桂园集团组织下,他和其他7名村党支部书记到广东顺德和佛山参观学习。通过体验式交流,孟祥银开了眼界,找到了差距。
抓好党建促扶贫是碧桂园集团扶贫的特色,坚持“像建好房子一样做好企业党建工作”,碧桂园集团坚持将党支部建在扶贫项目上,以党建助力贫困人口脱真贫、真脱贫。
按照“言传身教、鼓足干劲、树立志气”思路,碧桂园集团寻找一批德高望重的“老村长”,统一招录为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队编外“公益岗位人员”。借助他们在村里的威望和经验,摸情况、送政策、做工作,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截至目前,10名“老村长”共组织开展扶贫活动145场次,覆盖贫困户709人。真正打通了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有时候对党的政策不了解不清楚,驻村干部召集大伙上党课,给我们也开阔了思路。”说起碧桂园组织的党员培训课,崇礼清三营乡清三营村党支部书记陈占海特别有心得。
围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碧桂园组织赤城县、崇礼区的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开展全覆盖培训教育;建立一线扶贫项目党支部,在党建共建贫困村多次开展“暖冬行动”、党员座谈会、入户关怀等活动;还联合赤城县委组织部、经济日报社,建立碧桂园·赤城县党员干部培训基地,为赤城县党员干部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充足的保障。
产业扶贫增收
产业扶贫是扶贫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碧桂园集团秉承“做好党和政府有益补充”的原则,充分调研如何与政府实现有效对接。赤城县养牛农户众多,均为散养状态,村集体及农户的大部分收益靠养牛获得,但给赤城县带来了生态破坏、影响村容村貌、无法规模管理等问题。为此,赤城县决定建设一批村级养牛场。本来是好事,但贫困户场地租赁费成了问题。得知这一情况,经济日报社、碧桂园集团对赤城县15个养牛场进行扶持,每年出资40万元承担贫困户养牛场租赁费,平均每个养牛场帮扶约2.66万元,连续3年共出资120万元。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碧桂园集团深入调研挖掘当地农特产品,发挥帮扶县资源禀赋,推动“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同时利用碧桂园全国分布的区位优势、多业态经营优势,推动各市场主体与贫困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将需求转换为订单。
崇礼区五禾农业公司负责人刘艳鹏对此深有体会。2018年5月,刘艳鹏怀着一腔热情返乡创办藜麦加工企业——五禾农业公司。生产许可证还没办,就将全部积蓄拿出来在崇礼区石窑子乡扯旗沟村试种藜麦100亩,又租赁1000平方米库房用于建设藜麦加工车间。转眼已到秋收季节,面对堆积如山的藜麦原粮,生产许可证却迟迟没有动静。眼看积蓄消耗殆尽,如果不能迅速将原粮销售出去,公司可能熬不过寒冬。得知五禾农业公司的困境,碧桂园集团主动伸出援手。一方面积极对接食品生产专家,对车间和申报材料进行完善后,顺利拿到了生产许可证;另一方面积极联系集团旗下的碧乡农业将其产品进行转化,贴牌销售。
为加强返乡扎根创业青年培训,2018年至2020年,碧桂园联合广东省团校、清华大学共组织3期返创青年培训,赤城县和崇礼区共派出10名学员参加,旨在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青年,通过致富带头人发展扶贫项目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2019年春,刘艳鹏有幸成为碧桂园在清华大学举办的“青创十万+”第一期学员。刘艳鹏用“大开眼界,受益终生”八个字概括此次清华之行。培训中,刘艳鹏将藜麦种植及加工项目与老师及来自9省14县的学员分享,在老师及扶贫干部帮助下,通过一次次打磨被评为优秀项目之一,并获得优秀学员称号。
经过反复实验,2019年端午节、中秋节他们成功推出了藜麦粽子、藜麦月饼等产品,并且一炮而红。随着销售额增加、品类丰富,资金问题又爆发出来。正当刘艳鹏一筹莫展之际,碧桂园又以年利率3%的低息借给他8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2020年,五禾农业公司用这80万元及部分自筹资金建设了藜麦粽子加工车间、杂粮分装车间、水果燕麦制作车间,企业运转走向正轨。随着企业做大做强,五禾农业公司带动135户农户户均增收3400元。
教育扶贫扶智
一直以来,碧桂园集团重视教育扶贫扶智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根本性作用,10余年来通过创办免费学校、设立教育助学基金、乡村教师培训等举措,改变了无数学子及其家庭的命运。
在赤城、崇礼等地,碧桂园设立爱心助学基金、开展结对帮扶,碧桂园员工为崇礼区和赤城县捐款77.7万元,结对帮扶两地贫困学生244名。同时对两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因学致贫的贫困户,按照小学一年1000元、中学一年2000元、大学一年300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
“美娟,这五百块钱是我给你的!你考研,买点好吃的!”“谢谢哥哥,等我放假回来接着给你帮忙!”这是王小帅和崇礼区洪旗营乡贾麻沟村大学生芦美娟的微信聊天记录。
2020年是碧桂园资助芦美娟的第三年。王小帅清楚地记得,三年前,芦美娟因为父亲去世,家境贫寒,自卑、内向。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不仅每年资助她3000元助学金,还多次到她家鼓励她、开导她,送米送面送鸡苗,带着她一起入户走访,做社会实践。渐渐的,芦美娟变得越来越开朗,人也自信起来。在工作队队员鼓励下,芦美娟决定考研。她最大的理想就是毕业回乡,当一名化学老师,反哺家乡。
教育帮扶的同时,碧桂园建立儿童大病医疗保障机制,联合北京人寿开展“0至16岁儿童大病医疗保障”首善公益行动,为崇礼区160名0至16岁儿童设置大病医疗保险。2020年4月,碧桂园扶贫干部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有名建档立卡学生因患有先天性脊柱弯曲,治疗过程中已经花费了15万元医疗费用,经过新农合报销后还要自费一万元,在扶贫干部积极对接下,最终通过“首善基金”为其报销医药费6704.31元,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就业扶贫扶技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技在身。碧桂园以农村需要、市场需求及实现就业为导向,结合当地群众意愿,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帮助其掌握致富门路和技术。
“听听专家的课,就是不一样!”2020年开春,崇礼清三营村种植大户闫金富听了碧桂园组织的农业种植技术培训课,改粗放种植为膜下滴灌,五亩甘蓝提前上市,增收一万多元。“缺啥技术给讲啥,免费上课,去外村上课一天还给我们30块钱交通补助、20块钱餐补,去哪里找这么好的事!”闫金富说。
“一个月三百元,我干了三年了,收入增加了,这街道也干净了。”2020年年底,崇礼清三营村贫困户王美林清理乡村环境的公益岗收入到账了,老人特意去镇上买了块肉。说起这些年碧桂园对贫困户的帮扶,王美林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中秋节送月饼、送毛毯,有事没事都想着我们,这又给我们送岗位,家门口就业有收入,自己靠劳动挣的钱,花着舒心。”
为了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完善就业脱贫攻坚工作机制,碧桂园集团针对一些不方便出村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包括没有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的人设置包括保洁员、护林员、河道巡查员、光伏电站巡查员等岗位。按照每个岗位每月300元标准给予岗位补贴。2018年碧桂园在崇礼区提供270个扶贫专岗,共计投入97.2万元,2020年提供500个扶贫专岗,共计投入180万元。
2019年6月至8月期间,由崇礼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崇礼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碧桂园北京区域主办,崇礼区为民职务服务有限公司、红旗营乡商会协办的“碧桂园精准扶贫就业技能培训活动”以及“碧桂园精准扶贫农业种植技术培训”陆续开展,先后有440人次参加培训,其中28人通过家政培训实现就业,62人通过农业合作社实现上岗就业。
国际品牌资讯-,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mail:1308654573@qq.com,我们将立即处理。